世间的声响,大约是两种。一种是入耳的,一种是入心的。入耳的,或是市井的叫卖,或是林间的鸟鸣,听过便也罢了。入心的,却如那月下的独酌,或是午后的蝉鸣,能勾起无穷的思绪。只是如今,入耳的声响愈发多了,多到成了喧嚣,搅得人心不得安宁。于是,人便想出了法子,要将这多余的声响除去,寻回一片清净。这并非是厌弃,而是一种守护,守护那片刻的安宁。
我想,这世上定然有一种物事,能于无声处听惊雷。后来便见到了所谓的超微孔吸音板。它并非寻常俗物,无需凭借厚重的吸音棉体,便能化有声于无形,也便免去了那些纤维飘散如飞絮的烦恼。它立在那里,如一位沉默的隐士,不动声色。人们说它是先进的绿色建材,我看它更像是一种哲思,一种对静谧的执着追求。探究剧院音乐厅等场所常用的超微孔金属吸声板材料。
这板上遍布着细微的孔洞,小至百分之四毫米,肉眼几不可见,仿佛星辰藏于白昼。灰尘见了,也无处落脚,只得悻悻然离去,使得它能长久地保持着那份吸纳声响的效能。据说其耐用年限可达十年以上,这在瞬息万变的世间,算得上是一种长情的承诺了。它立在那里,防潮耐用,不沾尘埃,默默地对抗着时间的侵蚀。了解铝超微孔吸音板的共振吸声结构与防渗透效果。

更难得的是,此物竟有几分傲骨。它不含有害的物质,如铅汞之流,干干净净,坦坦荡荡。遇火,亦能从容不迫,符合耐燃的标准,给人一种莫名的心安。它以金属之身,幻化出平板、曲型、蜂巢乃至客制化的万千形态,无论是明架暗架,皆能适其所,将那份对安静的理解,融入到各式建筑的肌理之中。浅谈噪音控制与室内音质改善的新世纪吸音材料选择。
人造的物,往往带着人的气息。这超微孔吸音板,怕是出自一位内心极静的匠人之手。他必然是懂得的,懂得声音与寂静的边界在何处。他将这份懂得,铸成了一块块的板,悬于顶上,立于墙边。于是,空间便有了性格,或庄重,或清雅,声音在其中流淌,多余的便被它悄然收了去,留下的,都是恰到好处的回响。
我时常想,人之一生,所求为何?大概不过是在这喧嚣的尘世里,寻得一处可以安放自己内心的所在。那地方,或许无需很大,但定要安静。而这超微孔吸音板,便是在为此筑梦。它默然无语,却比任何雄辩都更有力量,因为它守护的,是人心中最深沉的渴望——那一片无声的、广阔的、可以听见自己的天地。